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亞馬遜悲歌

亞馬遜悲歌


End of Spear 


 



(英語對白,英文字幕)



簡介:


人類文明開拓史上真實血淚故事改編。1956年,五位攜家帶眷年輕的美國傳教士,在亞馬遜叢林中的厄瓜多爾,為向外界絕無可能接近 ,性情最兇蠻殘暴,連族人也自相殘殺的瓦歐達尼族(Waodani)傳福音而殉難。兩年後,其中兩位傳教士的妻子和妹妹來到厄瓜多爾的熱帶雨林,心懷她們所愛之人的遺志,重新向瓦歐達尼族人傳福音……


五十年過去,這個部落已被完全改變……


(官方網站)


片長:108分鐘


出版:富鐘


CodeEB911


****************************



悲歌?止息干戈的凱歌!

今年差傳年會,差傳福音事工委員會邀請了非洲內地會的同工來分享一齣電影:【亞馬遜悲歌】(End Of the Spear)。這齣電影是以五位宣教士在厄瓜多爾宣教的事蹟寫成。其中一位是艾略特(Jim Elliot);人們知道他,因為他曾經說過這一句話:「一個人願意捨去不能長久擁有的,來賺取永恆而不會失去的東西,這人絕不笨。」(“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what he cannot lose.”)電影拍成之後,讓不少人認識艾略特和他幾位同伴的宣教事蹟,也成為許多人的激勵。


1950年代初,來自美國俄勒岡州波持蘭的艾略特,聽說南美洲厄瓜多爾的亞馬遜叢林裡有一支仍活在石器時代的印弟安人——奧卡族(Auca),人口不到1,000,勇猛好戰,極端排外,沒有文字,赤身露體。艾略特深受衝擊,決心把福音傳給這些奧卡人。


195612,經過幾個月的勘查與飛機空投物品示好後,艾略特和四個宣教士好友,包括飛行員盛南特(Nate Saint)、楊德林(Roger Younderian)、馬可利(Ed Mc-Cully)及弗來明(Peter Fleming),在奧卡村外的河邊紥營,等待接近奧卡人的機會。一天,幾個奧卡族的男女大概出於好奇心,向他們走近。他們以各種友善方式,又展示現代化產品來向他們示好。


幾天後,18,盛南特飛行時發現有幾十個奧卡人朝河邊走來。中午,盛南特發無線電通知妻子,他們打算這天進去奧卡村落開始接觸。結束時,他說當天下午四時半會再與她聯絡。但下午四時半到了,一向準時的盛南特沒有回電。幾天後,搜索隊在河邊找到五具被長矛剌到面目全非的屍體,與毁壞不堪的飛機殘骸。


奧卡人殺害五人後,發現他們原來有槍,又看到同伴無人受傷,才明白這幾個白人並不是壞人,非常後悔。事實上,為了防備叢林野獸的侵襲,五名宣教士身上都有配槍。在遇到奧卡人攻擊時,他們絕對可以拔槍自衛,然而他們沒有這麼做,只因為——這些奧卡人還沒有預備好去天家!


經過這次慘劇後,其他傳教士終於可以平安地進入奧卡村。艾略特等五人殉道後,留下了五個遺孀、九個孩子,還有一個遺腹子。艾略特的妻子伊麗莎白帶著孩子,繼承了亡夫的遺志,在奧卡族人中繼續傳揚福音。而盛南特的姐組瑞秋(Rachel Saint)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最著名的宣教士,之前就已經在附近村落學習奧卡語,後來她住進奧卡村翻譯聖經,直到38年後過世。五位宣教士殉道九年之後,奧卡語的馬可福音出版了。


盛南特的兒子史蒂文(Steve Saint)隨寡母在奧卡村中長大,父親殉道時年僅5歲的他,後來也成為飛行宣教士,足跡遍及西非,及中、南美洲。1995年應奧卡長老請求,史蒂文和妻子帶了四個孩子,放棄在美國的優渥生活,回到奧卡教會服事,並開闢叢林機場與興建醫院。


當日在河邊殺害宣教士的那五個奧卡人,後來都一一歸主,並追述195618那天,他們是如何地懼怕白人,因而殺害了他們。五人中的基摩(Kimo)後來作了部落牧師。當史蒂文姐弟三人同時在父親殉道的河邊受洗時,為他們施洗的正是基摩!


電影是根據英文同名原著所改編: “End of the Spear”——我會將它翻譯成「止息干戈」。香港的電影人以「悲歌」來形容這次事件,我以為是不合乎基督信仰的想法。也許有不少人以為艾略特他們的犧牲並非必要,然而這卻不由得我們判斷。我們只知道,他們五人生命的失去,換來整個奧卡族的得救,以及無數人被激勵。就正如聖經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12:24)


(by 陳姑娘)


****************************


 


(黃薰的感動)


 


奇異恩典

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英語對白,中文字幕)



簡介:



《奇異恩典》是一個以聖詩為名、講述反黑奴制度的歷史故事。影片剛好於英國廢除黑奴買賣200週年(2007)問世。主角韋柏霍斯(艾恩古福特飾),是廢除黑奴的先鋒,為廢奴作出的努力影響深遠。 生於大不列顛帝國最強盛、卻又有不少社會問題的時代,韋柏霍斯受好友兼英國史上最年輕首相威廉畢特(班尼狄甘柏貝治飾)影響,年僅21歲便成為了下議院議員,二人一起打拼,成為廢奴的先驅。


 韋柏霍斯曾經想過為信仰而放棄事業,後來被好友約翰紐頓(亞爾拔芬尼飾)啟發,決定利用自己的政治力量來維持公義,與那些思想守舊頑固的英國議員抗衡。他在紳士俱樂部高歌聖詩《奇異恩典》以明心志,更和一眾戰友 (包括妻子芭芭拉史般,露夢娜嘉萊飾) 透過示威、杯葛、舉行會議、設定口號,成功把廢奴思想傳遍整個英國,更帶動了全球的反黑奴運動。


(官方網站)


片長:118分鐘


出版:鐳射娛樂有限公司


CodeGC961


****************************



(陳姑娘的感想)


 


上帝在中國:基督來華冷知識

上帝在中國:基督來華冷知識


 




簡介:


基督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冷知識,好像中國首名基督教宰相名叫阿Paul、澳門是明代的傳教基地、華人教會在香港最具實力……


書中除講述基督教傳入中國的事跡外,更收錄多幅真實照片、教堂路線圖和幽默漫畫,立體呈現基督教來華種種歷史及文化真相。


作者:區伯平


出版:突破出版社


CodeDG009


****************************

兩年前跟差會胡志雄牧師到澳門探訪宣教士,黃昏時大伙兒乘車到一處地方用膳,下車走來,暮色之中,照面是泥牆上四個大字:普濟襌院。胡牧師說就在這兒清政府跟美國簽署了第一份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立時就有種踏進歷史的感覺,但不知雙方代表官員下筆當日感受如何。後來知道多一點《望廈條約》的內容,除了強迫清政府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國領事的裁判權之外,原來還包括於五個貿易城市建立教堂,解除了持續120年的清廷禁教令。作為一個中國信徒,面對這些糾纏的歷史,難免有點唏噓。


近讀區伯平牧師寫的《上帝在中國》,副標題為「基督教來華冷知識」,突破出版社出版。書很薄,相信目標讀者群是中學生,而事實上編排得也像專為預備考試而寫的雞精版溫習本。全書56個標題,標題下只有數個重點,讓人毫不費力縱橫1300多年,了解4次福傳中華的歷史,更有相關的遺址圖片、教堂路線等,配以幽默的漫畫帶出主題,令人望「圖」生義,將基督教先賢來華的段段故事立體化呈現。


讀後感嘛?現在除了絲綢之路,我也想走一趟天山河西走廊;可以的話,或許跑到陝西叩一下大秦(羅馬)寺的門,到上海徐家匯時不再只找吃的、買的、或到豫園該坐幾路的車,往澳門憑弔馬禮遜墓時,不忘旁邊不起眼的小教堂原來是新教在中華大地建立的第一座教堂,或是下次上中環佑寧堂參加婚禮時,也順道想像一下這全中華第一所教會當時聚會的模樣。


《上帝在中國》將福音來華輾轉走過的路和宣教士們的故事濃縮了,讓我們平衡地看到,一方面福音使者無私的擺上,另一方面他們在面對不同環境、勢力、文化、政權的挑戰下所作的各樣嘗試,或是堅持、或是妥協。至於當中得失,還待日後主親自說明。同時也讓我們回想,基督信仰一脈相承,流到我們這裡,只是長河的一段,但繼往的,有聽到主說:我另外有羊,不在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歸一個牧人。他們就努力開墾,以致我們今天能得聞救恩。那麼,我們是開來者嗎?


願上帝在中國,以致未得之民的故事繼續不斷。


(by 孝忠)